近日,印度媒体报道称,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在中国青岛参加上合组织国防部长会议时,与中方代表展开了会谈。会上,辛格提出希望双方能够加快制定一个解决两国“复杂问题”的“路线图框架”,力争达成一个全面的“永久解决方案”聚美策略,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中印之间长期存在的边境争议问题。
在国际争端中,通常存在一种现象:谁表现得更为急切、积极解决问题,往往说明其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从这一点来看,印度无疑已经意识到自己与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巨大差距。这种差距意味着,如果双方选择以武力解决边境争议,印度无论如何也无法与中国抗衡。
从不久前的印巴冲突中可以看出,巴基斯坦空军依靠中国产的歼-10CE战机成功击落了印度自认为最强的法国产“阵风”战机。如果印度面对的是中国的歼-15、歼-16,甚至隐身战机如歼-20、歼-35,且再加上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印度空军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内坚持。可以说,若发生冲突,印度很难在空中作战中取得胜利。基于此,印度防长提出这一建议,既是在进行试探,也是在出于焦虑的心情下寻求和解。印度显然担心,若中国采取更为果断的措施,收回藏南及其他争议地区,自己将无法抵挡。
因此,可以认为,解决中印边境争端的主动权已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选择解决方案,确保既符合国家利益,又能尽量避免冲突?
展开剩余73%中印之间的领土争端,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大区域。西部涉及阿克赛钦以及包括拉达克在内的克什米尔地区,印度至今占领这一地区且并不满足。现今,两国在这一地区的争议面积约为3万平方公里,而印度主张主权的阿克赛钦地区则由中国控制。
然而,如果追溯到清朝时期,争议面积要远远大于今天的数字。印度实际上占领了曾归属中国西藏地区的拉达克,面积超过4.5万平方公里。在英国殖民印度后,西藏和清朝失去了对拉达克的控制,而英国在1846年将拉达克单方面划归克什米尔聚美策略,印度独立后便继承了这一领土。
东部则是著名的藏南地区,面积约为9万平方公里,尽管中国主张该地区属于自己,但印度则占领并称之为“阿鲁纳恰尔邦”。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外交对话与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这是我国的一贯立场。
经过对中印边境争端长达二十年的研究,我认为有几种方案值得考虑,它们更符合中国的利益并且更具可行性。
第一方案:以现有实际控制线为准。
这一方案显然不可行聚美策略,因为印度目前控制着我方的9万平方公里藏南地区。如果按现有实际控制线来划定边界,显然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且无法解决争端。
第二方案:以中国的主张为准,巩固阿克赛钦并收复藏南。
这一方案的核心在于通过政治、外交、甚至军事手段,确保阿克赛钦地区的控制,并力争收复藏南。然而,收复藏南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印度已在该地区统治了60多年,并且大量印度移民已将该地区的印度裔人口数目增加到了超过当地藏民的程度。因此,如果我们决心收复藏南,除了可能的武力手段,还需要在战略上分割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等六个邦,使其独立,削弱印度的信心,方能确保藏南地区的稳定。
第三方案:以喜马拉雅山脉山脊线划定边界。
这一方案以喜马拉雅山脉山脊线为划定中印边界的依据。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在西藏札达县西南开始分成两大支脉:南线和北线。两条支脉的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公里,略多于藏南地区。采用这一方案,双方可以通过某种形式的交换来解决边界问题。该方案较为公平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也更容易被国际社会接受。
第四方案:基于现实的“新思维方案”。
这一方案提出,在印度已统治藏南60多年的现实情况下,双方可以搁置主权争议,设立“中印经济保税特区”,并规定不在该区域驻军,形成一个“非军事区”。此方案符合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的立场,同时避免了“寸土不让”的原则冲突。此举既能避免冲突,又能为两国带来经济利益。
如果印度坚决拒绝第三和第四方案,那么唯一的选择可能是通过第二方案,甚至通过军事手段来解决争端。通过战争再一次证明,战场上得不到的聚美策略,谈判桌上也不可能得到。
发布于:天津市杠杆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